Guest user from 18.221.85.33    ToolsDiscussionPage History Translator

Information about character(s)

Radical:
Radical Strokes: 4
Additional Strokes: 12
Total Strokes: 16
Simplified Form:
Variants:

Pronunciation

Pinyin: lì
Cantonese: lik6
Korean: LYEK
Vietnamese: lịch

Dictionary definitions

Unicode: take place, past, history

CE-Dict: to experience/to undergo/to pass through/all/each/every/history

Soothill: To pass through, over or to; successive; separated; calendar, astronomical calculations.

21 Century bidirectional dictionary: 1.to go through or experience
2.successively taking place in the past
3.the calendar

1.a calendar
2.an era; an age
3.to calculate; to count

21 Century bidirec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ictionary: calendar - 天

朗道漢英字典 - Lang Dao: all previous; calendar; experience; go through; one by one

懶蟲簡明漢英詞典: all previous; calendar; experience; go through; one by one

說文解字 - Shuowen: 《止部》歷 過也。从止厤聲。

康熙字典文字版 【辰集下】【止字部】 歷
〔古文〕𡿌【唐韻】郞擊切【集韻】【韻會】狼狄切,𠀤音靂。【說文】過也。一曰經歷。【書·梓材】殺人歷人。【註】歷人者,罪人所過。【前漢·天文志】合散犯守,陵歷鬭食。【韋昭註】自下往觸之曰犯,居其宿曰守,經之爲歷,突掩爲陵,星相擊爲鬭。 又次也。【禮·月令】季冬,命宰歷卿大夫至於庶民。【註】歷,猶次也。 又盡也。謂徧及之也。【書·盤庚】歷告爾百姓于朕志。【前漢·劉向傳】歷周唐之所進以爲法。【師古註】歷謂歷觀之。 又踰也,越也。【孟子】不歷位而相與言。【大戴記】竊盜歷法妄行。 又疎也。【宋玉·登徒子好色賦】齞脣歷齒。【註】歷,猶疎也。【後漢·列女傳】蓬髮歷齒,未知禮則。 又錯也。【莊子·天地篇】交臂歷指。 又亂也。【大戴記】歷者,獄之所由生。【註】歷,歷亂也。【鮑照詩】黃絲歷亂不可治。 又歷歷,行列貌。【古樂府】歷歷種白楡。 又釜鬲謂之歷。【史記·滑稽傳】銅歷爲棺。【索隱曰】歷卽釜鬲也。 又歷錄,文章之貌。見【詩疏】。 又寂歷,猶寂寞也。【張說詩】空山寂歷道心生。 又山名。【括地志】蒲州河東縣雷首山,一名中條,一名歷山,舜耕處。【廣輿記】蒲州今屬平陽府。又濟南有歷山,《漢志》充縣亦有歷山。 又縣名。【前漢·地理志】信都國有歷縣。又歷城縣,屬濟南,卽齊州縣也。【地理通釋】田廣罷歷下兵,卽其地。後漢安帝建光三年,黃龍見歷城。 又湖名。【廣輿記】歷湖,在和州城西,周七十里,爲郡之巨浸。 又《爰歷》,書名。【說文序】趙高作《爰歷篇》,所謂小篆。 又與曆日之曆同。【前漢·律歷志】黃帝造歷。又《世本》曰容成造歷。《尸子》曰羲和造歷。或作曆。 又與霹靂之靂同。【前漢·天文志】辟歷夜明。【後漢·蔡邕傳】辟歷數發。 又與馬櫪之櫪同。【前漢·梅福傳】伏歷千駟。 又同壢。坑也。
考證:〔【索隱註】歷卽釜鬲也。〕 謹按索隱卽史記註之名,旣稱索隱不得稪稱註,謹改註爲曰。

Foguang Dictionary of Buddhism (佛光大辭典)   推算日月星辰之運行,用以定歲時節氣之方法,稱為歷。一般分為太陰歷與太陽歷。印度自西元前一世紀頃,因季節之運行,而施行太陰歷。據大唐西域記卷二記載,滿月之日,稱為月初。每個月由滿月至晦月,稱為黑分(梵kr!s!n!a -paks!a ,由于大小月不同,或十四日,或十五日),由新月至滿月,稱為白分(梵s/ukla-paks!a )。一年之中,分為太陽北行之六個月,與太陽南行之六個月。或分為六時:(一)漸熱,一月十六日至三月十五日。(二)盛熱,三月十六日至五月十五日。(三)雨時,五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四)茂時,七月十六日至九月十五日。(五)漸寒,九月十六日至十一月十五日。(六)盛寒,十一月十六日至一月十五日。佛教則分為熱時(一月十六日至五月十五日)、雨時(五月十六日至九月十五日)、寒時(九月十六日至一月十五日)等三時,或春夏秋冬四時。一年十二月之名稱列舉如下:制□拊攏ㄨCaitra ,一月十六日至二月十五日)、吠舍以攏ㄨVais/a^kha )、逝瑟吒月(梵Jyes!t!ha )、O沙荼月(梵A^s!a^d!ha )、室羅伐月(梵S/ravan!a )、婆羅缽陀月(梵Bha^drapada )、O濕縛庾^月(梵As/vayuja )、迦剌底迦月(梵Ka^rttika )、末伽始羅月(梵Ma^rgas/i^rs!a )、報沙月(梵Paus!a )、磨袪月(梵Ma^gha )、頗勒窶月(梵Pha^lguna ,十二月十六日至一月十五日)。
 中國自西漢太初元年(104 B.C.)至清末,共歷四十六次改歷;所用歷法與印度相同,大致系採用太陰歷。其中,自唐朝開元十七年(729)開始之三十三年間所用之大衍歷,為僧一行所編。
 于日本,推古天皇十年(602),百濟僧觀勒將劉宋之元嘉歷傳至日本,于十二年開始施行歷法。天平寶字七年(763)以來,九十四年間採用中國大衍歷。直至貞享元年(1684),日人保井春海編貞享歷,日本始有自編之歷法,故于此之前,皆採用中國歷法。明治五年(1872)以後則使用太陽歷。
 佛教之行事與歷法有密切之關系,如釋尊之降誕、成道、入滅等日期,于印度有各種異說;此系由于歷法之差異所致。如今之日本諸宗宗祖之忌日不因改歷而有差異,系以舊歷之日月換算為相當于新歷之日月;例如曹洞宗道元之忌日八月二十八日,換算新歷則為九月二十九日。然農村中由于耕作之故,盂蘭盆會等行事仍用舊歷,或較新歷延遲一個月。此外,將黃道(地球繞太陽公轉之軌道面與天球相交之大圓,亦即太陽在天球上之視軌道)附近較明顯之恆星選出若幹,再分為二十八組:昴、畢、觜、參、井、鬼、柳(以上屬東方),星、張、翼、軫、角、亢、氐(以上屬南方),房、心、尾、箕、鬥、牛、女(以上屬西方),虛、危、室、壁、奎、婁、胃(以上屬北方)等,稱為二十八宿。二十八宿之說夙行于印度,然印度認為牛宿與月之運行無關,如外道六論中之豎底沙論亦僅列出二十七宿之名,可知後世印度乃盛行以二十七宿之說為主;又因二十七宿之性各別不同,故以與二十七宿相當之日而論其吉兇,或以人之生年月日配二十七宿而佔其命運之法,皆稱為佔星法。此二十七宿分為七類,即:(一)安重宿:即畢、翼、鬥、壁等四宿。(二)和善宿:即觜、角、房、奎等四宿。(三)毒害宿:即參、柳、心、尾等四宿。(四)急速宿:即鬼、軫、胃、婁等四宿。(五)猛惡宿:即星、張、箕、室等四宿。(六)輕燥宿(或稱行宿):即井、亢、女、虛、危等五宿。(七)剛柔宿:即昴、氏等二宿。又亞洲諸國自古亦流行一種星辰運行與人之誕生日相關連,而可卜筮吉兇之說法。佛典中摩登伽經、舍頭諫太子二十八宿經、佛母大孔雀明王經、宿曜經等,亦有如是之說。在日本,以舊歷元旦為先勝,續之有友引、先負、佛滅、大安、赤口等依次輪流,以表示當日之吉兇,稱為六曜日,此風俗系源自中?國。上述名稱則始自江戶時代,然命名由來不詳。

CF-Dict: passé/successif/éprouver/subir/calendrier

Han-De-Dict: alle, jeder (u.E.) (S)/jeder (u.E.) (S)/durchfahren, durchgehen (u.E.) (V)/durchmachen, erleben (u.E.) (V)/erdulden, durchmachen (u.E.) (V)

Finnish: taphtunut, mennyt, kulua; kulkea läpi (aika); kaikki aikaisemmat; läpi seuraavaan; kestää; kalente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