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网游小说 - 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在线阅读 - 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 第1377节

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 第1377节

当然,这只是一个小插曲。    随着张卫应声而去…无疑,此时此刻的夏侯惇,已经成为曹操与这支魏军队伍…唯一的能逃出生天的砝码与希望!    子午谷,这是又一个华容道啊——    …    …    “离开潼关?”    “怎么可能?”    “现在的局势,若我们离开潼关,那谁去接应我大哥?我大哥如何从那关羽与这些叛逆的包围中逃出?”    潼关城头,隔着老远就听到了夏侯惇那咆哮似的语调。    这声音惊起了一片在林中的雀。    站在夏侯惇身前的是李藐,就在刚刚,他提及现在的局势潼关不可守,一旦关羽收缴了雍凉诸军,矛头转向潼关时,那…无论是夏侯惇,还是这里驻守的魏军,将是毁灭性的打击!    可夏侯惇哪里肯离开…    他知道他这里的局势危机!    可他更清楚,他的大哥曹操…如今更是险象环生,特别是…那阳平关告破,大哥曹操逃遁生死未仆的消息传来,夏侯惇已是难以遏制的担忧与惊怖。    “义父…”    李藐那最粗重的嗓音喊出,饱含着沧桑之色,“大王要救,可义父也不能枉死在这潼关哪!”    听得李藐的话,夏侯惇挺直了胸膛,一副骇然无畏的模样,“若是再见不到我大哥,我这一个瞎子活着又有何用?我是死不足惜,可我大哥…大魏需要他!天下不可无他——”    这…    李藐看似深重的沉吟,实则心头却是在窃喜。    他心头暗自嘀咕:『果然,曹操与夏侯惇的情谊…是不会让他们放弃彼此,呵呵,如此就好办了!』    心念于此,李藐眸光骤然睁大,他做出一副突然想到了主意的既视感,然后继续劝道:“义父,我有一计,既可保全义父与这些魏军守将的性命,又可让大王转危为安,逃离险地——”    “是何计?”夏侯惇迫不及待的问。    李藐眨了眨眼睛,他没有立刻回答,而是拍了拍手,然后吟出一声。    “过来吧…”    这时从身后的兵士中,一个身材魁梧、面容刚毅的青年校尉走了出来,是关兴…    而此刻,李藐说那么一大堆话的目的,就是特地引荐他给夏侯惇的。    “义父,我来向你引荐一下这位校尉!”    “他,乃是我大魏飞球兵中最后存活下来的一个,名唤‘李秋’,而他也保存着…当初北邙山制造的那批飞球中的最后一个。”    说到这儿,李藐的声音更添得一丝不苟,“派他去接应大王,然后乘坐飞球,可悄无声息的离开此间,将大王的安危,将大魏的社稷转危为安——”    …    …    第728章 公子想与张将军赌一把    “他?”    夏侯惇双目已瞎,自是看不清楚关兴的模样,但许久眼盲的日子,练就了他独特的听声辨人的能力。    但从那铿锵有力的脚步声中,夏侯惇便能听得出来,这必定是一个性格沉稳的人。    不等李藐介绍。    关兴已经先一步张口,沉稳内敛的语调吟出,“在下李秋,曾在飞球军中任职,昔日北邙山一场大火,所有飞球军团悉数毁于一旦,在下侥幸…那日外出采买,这才逃过一劫…后洛阳倾覆,历经艰难险阻这才赶到了潼关,遇上了李先生!”    听得关兴的介绍,夏侯惇没有立刻回答,而是面颊微微朝向李藐这边。    言外之意是向李藐求证他言出的这番话语的真实性。    李藐会意,连忙说:“义父放心,我已经派人去验证过,这李秋不止自己是飞球军的一员,其父兄也曾在飞球军中效力,均丧命于那场北邙大火…算下来,这李秋与那关麟是有血海深仇的,是可靠的人。”    如今,对于已经三子丧生的夏侯惇而言,他最信任的人惟独这个义子李藐了。    李藐的话,他自是十足的笃信。    只是…    “呼…”    伴随着一声幽幽的呼气,夏侯惇接着问关兴,“李秋,我听汉南讲,你那里还留有一个飞球?这是真是假?若是真…那飞球营的飞球,为何会留在你手上?”    尽管对李藐是信任的,可因为接应曹操这件事儿的重要性,夏侯惇还是将心头的疑窦一股脑问出。    能不能用这李秋,他夏侯惇的这关考验是必须要过的。    而听得这一问,李藐面色如常,可内心中却是紧张的很,慌乱的很…生怕关兴哪句话说不好,漏出破绽。    倒是关兴,面对夏侯惇的问询,他娓娓道来,侃侃而谈,“的确我这里留有一个飞球,至于这飞球为何在我这儿?那是因为…曾经飞球营组建后,大王为了迅速的拓展这份成果,故而分别往关中、邺城、淮南各发去一枚飞球,大王的本意…是要在后续协助当地也组建起飞球的工坊、建立飞球营,只是…邺城与淮南尚未发走…就遭遇了那场大火,故而仅存的一架完好的飞球就在长安…”    关兴讲述的是真实发生过的事儿,自打那飞球经马钧的研制成功飞天起,曹操的命令与期许始终就围绕着量产进行,四处建造飞球工坊、各地训练飞球兵早就提上日程。    只是,与关兴讲述的内容有微微的差异,不止是邺城与淮南的飞球尚未运到,长安的飞球虽是运到了,但此前的战乱中…许多部件赏识,已是不可能拼装而起。    当然这些…即便是曹操都不知道,而这些…又是通过姜囧与姜维之口讲述,经过丐帮的传递,传到了关兴的口中。    可谓是严丝合缝——    果然,听得关兴的这么一番话,结合夏侯惇掌握的信息,他对眼前这个名唤“李秋”的少年已是再无疑问。    “若如此,那倒是好办了…”夏侯惇吧唧着嘴巴,一边沉吟,一边接着分析,“这样,且不论大哥身边的那些亲兵,至少大哥是可以通过飞球越过敌人的层层防线,逃往并州的!”    听得夏侯惇的话,李藐适时开口,“所以,我才提议让义父先行退往邺城,哪怕不是邺城,至少也要先退到并州,在那里等候大王…否则,大王若是逃离了,反倒是义父被那汉军困在这潼关,义父顾念手足兄弟不肯离去,若大王也顾念手足兄弟硬要在并州等义父?那岂不是耽搁了最优的逃遁时机——”    话是这么个话,理也是这么个理…    终于,夏侯惇眼睛瞎了,经过李藐与关兴的这一连番忽悠,他的心也彻底瞎了。    “好,汉南…那就依你说的办!只是…如今大哥毫无消息,他在哪里?我还不知晓!纵是接应,这又要从何谈起呢?”    就当夏侯惇提及此处。    李藐像是早有准备,他直接从袖子里取出一纸信笺,“义父,就在刚刚收到了大王的飞鸽…大王倒是没有提及他身处何处,但却提到一点,便是让义父挑选合适的接应之地与逃遁路线,然后他会想办法赶至那边!依路而逃!”    唔…    夏侯惇接过这信笺,他也用手感受着这信笺,听着李藐复述上面的内容,倒是符合大哥一贯多疑的性格。    当即,夏侯惇再无半点猜忌,他直接将袖子里的一枚兵符交给李藐,“这是调派我手下亲兵的兵符,别人的话我信不过,就让我这些亲兵与这位名唤李秋的勇士一并去接应我大哥…至于接应的地点,我双目已瞎…操持此事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汉南…就由你替我择选,择选之处…务必小心、谨慎,避开那关羽的搜捕,护送大哥安全抵达并州!”    这…    尽管故事的发展一如既往按照李藐预测中进行。    甚至,幸运的是,这些夏侯惇的亲兵也已是提早弃暗投明…    可李藐尤是故意露出惊讶状。    “义父?若如此,那谁人护送义父的周全?”    “我夏侯惇活到这把年岁,已是死不足惜…”夏侯惇昂起头,语气格外的坚定,“可我大哥不同,咱们大魏万万千千的子民、兵将,还等着他回去重整旗鼓…”    说到这儿,夏侯惇顿了一下,接下来的话更添坚定、坚信,“天下可无我,不可无我大哥…汉南,你无需管我,所有计划,务必确保一件事,那就是将我大哥曹操带回去,只要他回去,你便是我大魏最大的功勋、恩人!”    听到夏侯惇的话,哪怕是关兴,都不由得一阵动容。    他很敬佩夏侯惇与曹操的这份情谊。    但是…很快,这份敬佩就迅速的瓦解,为了父亲,为了大伯,为了大汉,他关兴必须要做到心似钢铁。    这时的李藐已是庄重的接过了那兵符,郑重的说,“义父放心,安排好这边的一切,我便会追上义父,无人护义父的周全,那我李藐来护——”    说着,李藐已经向夏侯惇身后的亲卫吩咐。    “你们,跟我来——”    夏侯惇没有阻止,甚至还挥手示意,让他们悉数都听李藐的。    甚至生怕李藐的威望不足以调动这些人,夏侯惇还特地嘱咐,“从现在起,汉南的话那便是我的话,违抗汉南的命令,那便如同违抗军令,三族尽诛——”    “诺——”    这些亲兵齐齐应喝。    然后一道跟随着李藐往一边行去。    关兴也追上李藐,这么多人跟着,他没有直接问,可眼神闪烁,像是在向李藐表达:    『——这些亲兵,会不会影响我们的计划!』    正是看到了关兴眼神中的疑惑,也因为此刻已经走远了,再看不到夏侯惇分毫。    李藐的脚步一顿,郑重其事的转过身来,他凝视向关兴,然后又环望关兴身侧的这一众亲兵。    “哈哈…”    突然,李藐笑了,在这般严肃的情形下突然就笑了,笑的无比爽朗。    “怎么?”这毫无来由的笑,使得关兴一怔,心里嘀咕着,别是这李藐魔怔了。    可接下来李藐的一句话,立时就让他闭嘴,让他的一双瞳孔瞪大到极致。    “安国,无需担心…你身边的这些人都是我们自己人!”    “从今天起,他们便是你的同袍、战友,手足兄弟,他们会跟随你一道执行这一次‘捉曹操’的任务——”    啊…    关兴没想到李藐会当着这么多人的面用“安国”这样的字眼称呼他,更…更…更没想到的是,李藐说…他身边的这些人是同袍、战友、手足兄弟…    还没等关兴反应过来,已经有许多双粗重的手压在他的肩膀上。    “带我们拿下这份投汉的投名状!”    “安国兄弟,有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