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est user from 18.219.11.19    ToolsDiscussionPage History Translator

女科百問

卷三

第十八問 身體疼痛流注不定

答曰:身體疼者,其証不一。太陽証表未解。法當身體疼痛。太陽中濕。一身盡痛。若脈沉身體自利。痛者陰也。身重背強。腹中絞痛。咽喉不利。身如被杖者,陰毒証也。若風邪乘虛在於皮膚之間。淫淫躍躍。若刺一身盡痛。傷侵血氣。動作如蠱毒之狀者,巢氏謂之風蠱也。

虎骨散,治婦人血風攻注。身體疼痛。

虎脛骨(一兩半) 桂心 芎 海桐皮 當歸 牛膝 天麻 附子 骨碎補(各一兩) 羌活(半兩)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空心溫酒調下。

透經湯,治身體疼痛。

五積散(半兩) 生附子(二錢)
上件用水二盞,薑七片。棗二枚,煎至八分,去滓。入麝少許,再煎三四沸。通口服,不拘時候。

麝香丸,治白虎歷節。諸風疼痛。游走無定。狀如蟲嚙。晝靜夜劇。及一切手足不測疼痛。

川烏(大八角者三個生) 全蠍(二十一個生) 黑豆(二十一粒生) 地龍(半兩生)
上為細末,入麝半字。同研。和糯米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七丸。甚者十丸。夜令膈空。溫酒下。微出冷汗一身便瘥。予得此方。凡是歷節及不測疼痛,一二服便瘥。在歙川日。

有一貴家婦人。遍身走注疼痛。至暮則發,如蟲嚙其肌。多作鬼邪治之。予曰:此正歷節病也。三服愈。(凡云一字者,二分半也。)

第十九問 朝食暮吐

答曰:嘔吐之病,皆繇三焦不調,脾胃不和,清濁相干之所致也。大抵嘔吐本二証。嘔者,嘔而有聲,俗所謂是也。吐者,吐而有物,胃中虛冷則吐。若心下牢大如杯,或時寒熱,朝食暮吐。脈如弦緊,則為虛寒相搏。胃氣日虧。所以不能停留水穀。名曰胃反。

紫金丹,治嘔吐、心腹疼。

丁香 木香 蓽澄茄 胡椒 五靈脂(西者) 肉豆蔻(煨) 乾薑(炮) 半夏末(半兩) 附子(炮) 硫黃水 銀砂子(二件如靈砂法炒青金頭角一兩)
上為細末,半夏末薑汁打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米飲下。

薑合丸,療中脘停寒。胸膈結痞。嘔吐惡心。不思飲食。

木香 肉桂 附子 砂(紙上飛各一兩) 陳皮 丁香 沉香 蓽澄茄 青皮(去白各一兩)茴香(一分炒)
上為細末,次入 砂研,酒煮麵糊為丸。每一兩作二十丸,每服一丸。

以生薑一塊,剜如盒子,安藥在內,濕紙裹煨,令香,去紙放溫,細嚼鹽湯送下。

第二十問 婦人之病多因氣生

答曰:氣以形載。形以氣充。惟氣與形。兩者相待。氣和則生。氣戾則病。結為積聚。氣不舒也。逆為狂厥。氣不降也。宜通而塞則為痛。氣不達也。宜消而息則為 。嬰之為癭,留之為瘤,亦氣之凝耳。內經曰: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寒則氣收,熱則氣泄,勞則氣耗,思則氣結,驚則氣亂。九氣不同,故婦人之病,多因氣之所生也。

大七氣湯,治驚恐恚怒相搏而痛。

京三棱 莪朮 青橘皮(淨洗) 陳皮 藿香葉 桔梗 官桂 益智(各一兩) 香附子(去毛二兩) 甘草(半兩)
上為粗末散,每服五錢。水二盞,薑三片,棗一枚,煎至一盞,去滓溫服。

木香順氣散,理衛氣。順三焦。

烏藥 木香 香附子 薑黃 砂仁 甘草
上為 咀,每服半兩。水二鐘。薑五片。棗二枚,煎至八分,去滓溫服。不拘時。

紫金丹,治氣癖。氣瘕。蠱脹病。(天台陳秀山傳到不系產方)

針砂(十兩) 餘糧石 硫黃(各二兩)
上先用藥三件。同好醋入鐵鍋內煮乾。碾為末。

平胃散

(十兩) 莪朮(二兩) 縮砂仁 丁香 木香 獨活 黃耆 枳殼(各一兩) 白茯苓 大黃 黃連 黑牽牛 甘草 茱萸 檳榔 破故紙(各三兩) 干漆(一兩須好者生漆二兩亦得)
上件為細末,同前藥末用酒糊為丸。桐子大。每日三五服不拘數,如病重則多服。忌鹽醬油面生冷等物。

第二十一問 猝然而死少間複蘇

答曰:世言氣中者,雖不見於方書,然暴喜傷陽,暴怒傷陰,亦氣中之源也。況憂愁不意,氣多厥逆,往往多得此疾。便覺涎潮昏塞。牙關緊急。若概作中風候用藥。非止不相當。多致殺人。經云:無故而喑。脈不至。不治自已。謂氣暴逆也。氣複則已,故猝然而死。少間複蘇者,正謂此也。

蘇合香丸,療傳尸骨蒸。 肺痿疰忤。鬼猝心痛。霍亂吐利時氣。鬼魅瘴瘧。赤白暴利。瘀血月閉。 癖下腫。驚癇鬼忤中人。小兒吐利乳。大人狐狸等病。

蘇合香油(一兩入安息香膏內) 白朮(二兩) 丁香(二兩) 朱砂(二兩水飛研) 安息香(二兩另為末,用無灰好酒一升熬膏) 木香(二兩) 白檀香(二兩) 薰陸香(另研一兩) 沉香(二兩) 烏犀屑(二兩) 蓽茇(二兩) 香附子(二兩炒) 訶梨勒(煨去核取皮二兩) 麝香(另研二兩) 龍腦(研一兩)
上為細末研藥和,用安息膏並煉白蜜和劑,每服旋丸如梧桐子大,早朝取井華水,溫冷任意。化服四丸。

第二十二問 病非瘧之邪四時多病寒熱

答曰:風者,陽之氣也。寒者,陰之邪也。陰氣上升入陽中則發寒。陽氣下陷入陰中則發熱。陰陽偏勝。寒熱互作。經曰:夏傷於暑。秋必病瘧者,是也。婦人之病。証見寒熱邪非暑氣者,皆繇營衛之兆作也。且衛者氣也。氣為陽。陽微則惡寒。營者血也。血為陰。陰弱則發熱,故婦人寒熱。多因氣血之所使也,或勞傷而體弱,或經閉而寒熱。若此之類。久而不已,則成虛損之疾也。

必應散,治久寒熱,如瘧狀。

熟地 檳榔 陳皮 草果(去皮) 當歸 砂仁 甘草(炙) 柴胡(以上各等分)
上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二盞。薑五片。煎八分,去滓無時溫服。合藥時。忌雞犬婦人見。

赤芍 白朮(各二兩) 赤茯 當歸 肉桂 鱉甲 川芎 枳殼 柴胡 黃 秦艽 桔梗 橘紅 甘草(各一兩) 木香
上為 咀,每服三錢。水二盞。薑五片,棗一枚。煎至八分,去滓溫服。不拘時。
第二十三問 因咳嗽經候不行

答曰:咳嗽之說。古書有咳而無嗽。後人兼言之。大抵皆從肺出,其聲響亮。不因痰涎而發者,謂之咳。言其聲音聞於人。痰涎上下隨聲而發者,謂之嗽,如水之嗽蕩。能蕩其真氣也。況肺主乎氣。經云:營氣之行。常與衛氣相隨。久嗽損氣,則血亦不足。遂致經閉不行,時發寒熱。久久成勞者,氣血俱損之故也。

六神散,治婦人熱勞咳嗽。月水不通。

柴胡(去苗) 白朮 青皮(去白) 當歸 牛膝 牡丹皮(各一兩)
上為粗末。每用六兩。入蜜四兩炒令焦。入酒並童便各一碗。煎八九沸,去滓。分作六服,空心食前。

紫菀丸,治肺氣咳嗽。

紫菀 防風 桑白皮(炙) 木香 貝母 人參 款冬花 葶藶(隔紙炒) 檳榔(各一兩) 杏仁(炒) 天門冬(去心一兩) 甘草
上為細末,蜜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清米飲送下。食後服。

第二十四問 咳嗽有紅痰

答曰:經稱五臟六腑皆令人咳。原其至理。雖因寒邪之為患。當分內外所傷。難經云:形寒飲冷則傷肺。肺主皮毛。自皮毛而入中者,謂之形寒。胃脈絡肺。食寒而為嗽者,謂之飲冷。水飲停積於胸膈。所以為痰。痰中有血者,乃心肺之相克也。肺屬金而主氣。心屬火而行血。以五臟而言之。心肺皆居膈上。以五行論之。金火應乎相製,故痰中有血者,此火克乎金。心勝乎肺。久而不已,亦變成勞。難經所謂七傳者死,亦此之類也。褚氏遺書云:喉有竅,則咳血殺人。腸有竅,則便血羸人。便血猶可止。咳血不易醫。所以咳嗽有紅痰者,多成虛勞之疾也。

平肺湯,定喘治嗽。

五味子 紫菀(洗去土) 陳皮(去白) 甘草(炙) 杏仁(泡去皮尖) 半夏(湯浸七次) 紫蘇子桑白皮
上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薑四片。煎至七分,去滓溫服食後。

立驗丸,治肺熱而咳。上氣喘急。不得坐臥。身面浮腫。不下飲食。消腫下氣。止嗽。

葶藶(十分研炒為末) 貝母(三分) 杏仁(一兩半炒去皮尖) 赤茯苓 紫菀 五味子(各三分) 人參(一兩) 桑白皮(一兩炙)
上為細末,蜜丸梧桐子大,每服十丸。日二服。甚者夜一服。加至三十丸。棗湯下。腫盛者食後服。

止紅散,治心肺客熱。咳嗽吐血。

柴胡(去苗一兩) 胡黃連 宣連(各半兩)
上為末。入朱砂少許研和,每服二錢,水一盞。煎半盞。通口服。

第二十五問 吐血衄血齒衄舌上出血汗血

答曰:氣屬乎陽,血屬乎陰,陰盛則陽虧,陽盛則陰虧,經所謂陽勝則陰病,陰勝則陽病。諸吐血衄血。繇陽氣勝。陰之氣被傷。血失常道,或從口出,或從鼻出。皆謂之妄行,其脈洪數者逆。微細者順。陽明之經。行絡於頤頷。陽明受邪。熱血從齒出也。脾氣通於口。心氣通於舌。心脾二經被傷。血故從舌出也。營血內通於臟腑。外縈於經絡。藏則舍於肝經。行則出於心臟。又心之液為汗。令肝心二臟俱虛。血隨汗液出也。

內補芎歸湯,治婦人血氣羸弱,或崩傷過多。少氣傷絕。腹中拘急。四肢煩熱。面目無色。及唾血吐血。

芎 熟地(各四兩) 白芍(五兩) 桂心(二兩) 甘草 乾薑(各三兩) 大棗(四十枚) 當歸(二兩)
上為粗末,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溫服。不拘時。

柔脾湯,治吐血下血衄血。

白芍 黃 甘草(各一兩) 熟地(三兩)
上為 咀,每服三錢。水酒各一盞。煎八分,去滓通口服。不拘時。

琥珀散,治小便出血。

上為粗末,每服五錢。水二盞。煎一盞。去渣溫服。

第二十六問 婦人偏喜酸物或嗜冷

答曰:天食人以五氣。地食人以五味者,酸苦甘辛鹹是也。五味各有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甘入脾、鹹入腎,是謂五入也。肝藏血。婦人以血為主。所以偏喜酸物食者,酸入肝而養血。血得其酸物。所以舍藏也。血虛多熱。邪熱蓄於上焦。煩躁內生。婦人虛煩。往往多嗜冷物也。

茯苓半夏湯,治妊娠惡阻。心中憒悶。嘔吐惡心。好啖鹹酸物。

旋複花 陳皮 桔梗 白芍 人參 甘草(炙) 芎 (各半兩) 赤茯苓(三分) 干熟地 半夏(湯洗十遍一兩一分)
上為粗末,每服二錢,水盞半。薑四片。煎八分,去滓。食前稍熱服。

清平湯,治血虛口燥。咽乾喜飲。

人參 半夏 麥門冬 芍藥 白朮 甘草 當歸 茯苓 柴胡(各等分)
上 咀,每服二錢,水盞半。燒生薑一塊切破。薄荷少許。同煎七分,去滓熱服。不拘時。

第二十七問 婦人喜少怒多悲泣不止

答曰:婦人無故悲泣不止。象如神靈。 或以祟祈禱。終不應。金匱謂之燥臟是也。為所欲不稱其意。大棗湯主之。

大棗湯。治婦人臟燥。

甘草(一兩) 小麥(三合)
上 咀,每服三錢,水盞半。棗五枚。煎八分。去渣溫服。

第二十八問 咽中狀如梅核或如炙肉

答曰:有喉嚨。有咽門。二者各有所司。喉嚨者,空虛也。肺之系。氣之道路也。肺應天,故屬天氣所生。有九節以通九竅之氣。咽者,咽也。言可咽物。為胃之系。胃屬土。地氣所生。謂之嗌也,或陰陽之氣痞結。咽膈噎塞。狀若梅核。妨礙飲食。久而不愈。即成翻胃,或胸膈痰結。與氣相搏上逆。咽喉之間結聚。狀如炙肉之臠也。

四七湯。治喜怒悲思憂恐驚之氣,結成痰涎,狀如破絮,或如梅核在咽喉。咯不出。咽不下,此七氣所為,或中脘痞滿。氣不舒快,或痰涎壅盛。上氣喘急,或因痰飲節注。嘔吐惡心。

半夏(五兩) 茯苓(四兩) 濃朴(三兩) 紫蘇葉(二兩)
上為 咀,每服四錢,水盞半,薑七片,棗一枚。煎六分,去滓熱服。不拘時。

二氣散。治陰陽痞結。咽膈噎塞。狀若梅核。妨礙飲食。久而不愈。即成翻胃。

山梔子(炒) 乾薑(炮各一兩)
上為粗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五分,去滓熱服。食遠。

第二十九問 婦人足十指痛如油煎覆之則熱痛風吹則冷痛

答曰:孫真人云:有腳氣之人,先從腳起,或先緩弱。起行忽倒,或兩脛腫滿,或膝枯細,或心中忪悸,或小腹不仁,或舉動轉筋,或見食嘔逆。惡聞食氣,或胸滿氣急,或遍體酸痛。皆腳氣候也。黃帝所謂緩氣濕痺是也。頑弱名緩風。疼痛為濕痺。寒中三陽,所患必冷。暑中三陰,所患必熱。婦人足十指如熱油煎者,此繇營衛氣虛。濕毒之氣。留滯經絡。上攻心則心痛。下攻腳則腳疼,其腳指如熱油所煎,亦氣之類。經云熱厥是也。

換腿丸。治一切腳氣。即石楠丸。

石楠葉 天南星(炮) 金釵石斛 萆 牛膝(酒浸一宿) 薏苡仁 羌活(不蛀者) 川續斷天麻(銼) 防風(去蘆) 當歸 黃 甘草(各一兩) 檳榔(二兩半) 乾木瓜(四兩)
上為細末,酒糊為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漸加至一百丸。溫酒或木瓜湯下。空心食前。

萬靈散。治婦人腳氣。

當歸 赤芍 烏藥 青皮(各一兩) 白朮 肉桂(各半兩) 黑牽牛(二兩)
上為粗末,每服三錢,水盞半。酒少許。煎八分,去滓溫服。食前。

活血丹。治婦人脾血久冷。諸般風邪濕毒之氣。留滯經絡。流注腳手。筋脈拳攣,或發赤腫。行步艱辛。腰腿沉重。腳心吊痛。及上沖脅腹膨脹。胸膈痞悶。不思飲食。沖心悶亂。及一切痛風走注。渾身疼痛。

川烏(一兩) 乳香(一錢半另研) 草烏(一兩) 地龍(一兩) 天南星(一兩) 沒藥(三錢半另研) 牛膝(一兩) 木瓜(一兩)
上為細末,入研藥。酒糊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日午冷酒下,或荊芥湯清茶亦得。

第三十問 婦人少年髮少

答曰:足少陽膽之經,其榮在髮。足少陰腎之經,其華在髮。衝任之脈為十二經之海。謂之血海,其脈絡上唇口。若血盛,則榮於頭。鬢髮美。若血海弱,則經脈虛竭。不能榮潤,故髮少而禿,或有純赤黃者,

生髮藥

蔓荊子 青葙子 蓮子草(各一兩) 附子(二字) 頭髮灰(一匙)
上為末。以酒漬納瓷器中。封閉經二七日。藥成。以烏雞脂和塗之。先以米泔洗髮。然後敷之。數月生長一尺也。

生眉毛七月七日烏麻。陰乾為末。烏麻油和塗。眉即生妙。

滋陰養血丸。治勞虛血弱。肌肉枯燥。手足多煩。肢節酸疼。鬢髮脫落。面少顏色。腹拘急。痛引腰背。去血過多。崩傷內竭。胸中短氣。晝夜不能眠。情思不樂。怔忡多汗。

熟地 當歸(各一兩) 鹿茸(二兩酥炙)
上為細末,蜜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米飲湯任下。不拘時。

第三十一問 四肢如故但腹脹

答曰:身腫及四肢者,本起於水。手足瘦削腹大者,本起於脾,或脹滿或散者,氣也。然腹脹之狀。上下膨亨,或鼓之有聲。喘息不便。繇上者不降。下者不升。氣痞於中。無所歸息。三焦渾亂。若猝然脹滿。餘無所苦,此繇脾胃不調。冷氣暴折。客乘於中寒之,則氣收聚。壅遏不通。是以脹滿。內經云:臟寒生滿病是也。若臍凸者難治。大便利者為逆。

沉香導氣丸。順氣消腫。

黑白牽牛(各一兩炒共取末一兩) 青皮(去白同巴豆) 陳皮(去白同巴豆) 沉香 檳榔(半兩銼碎用巴豆五十粒去皮膜將三味炒黃色去巴豆不用) 全蠍(炒) 蓽澄茄 丁香 胡椒(各半兩) 續隨子(一錢研) 蘿卜子(三兩炒) 甘遂(半兩銼炒黃色)
上為細末,用蔥白研如膏和丸。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炒酒酵煎湯下。醋湯亦得。

神助丸。治四肢瘦。肚大。

三棱 草果子仁 川楝子(各一兩醋一碗煮乾焙燥) 茴香 蘿卜子 栗子內皮(各一兩)
上為末。醋糊丸。桐子大。蘿卜湯送下五十丸。虛者三十丸。

第三十二問 病有血分有水分何以別之

答曰:婦人月經通流。流則水血消化。若風寒搏於經脈。血結不通。血積為水,故曰血分。若先病。於後經水或斷。名曰水分,其病易治。去其水。經自下也。若病患覺腹內脹。 外視如常。大便黑。小便赤。是其証也。

椒仁丸,治因經水斷絕。後致四肢面目浮腫。小便不通。名曰血分水化為血。血不通則為水矣。

五靈脂 吳茱萸(湯洗七次醋浸炒) 玄胡索(各半兩) 芫花(醋浸一宿炒焦一分) 椒仁 甘遂(炒黃) 續隨子 郁李仁(去皮研) 牽牛(炒熟各半兩) 信砒(一錢研) 石膏( 通赤研細一分) 附子(炮熟半兩) 木香(半兩) 膽礬(一錢)
上為細末,麵糊為丸,如綠豆大。橘皮湯下一丸。臨臥未通空心加一丸。腹未通日午再一服。

葶藶丸,治因小便不利後。身面浮腫。致經水不通。名曰水分,其餘逆順。並同水氣。

葶藶(炒) 續隨子(去皮研各半兩) 干漆(一兩)
上為末。棗肉和丸。桐子大。煎扁竹湯下七丸,如大便利者,減葶藶續隨子各一分。加白朮半兩。

第三十三問 心腹痛或又有小腹痛

答曰:經云:五臟猝痛。何氣使然。岐伯對曰:寒氣稽留於脈外,故猝然而痛也。舉痛論中所載痛病。共有一十七証。皆繇寒氣之所致也。巢氏云:痛是臟虛受風冷。邪氣乘心也,其痛發有死者,有不死成疹者,心為諸臟主而藏神,其正經不可傷。傷之而痛者,名為真心痛。朝發夕死。夕發朝死。若腑臟虛弱。風邪客於其間。痛隨氣之上下,或上攻於心則心痛。下攻於腹則腹痛。上下相攻則心腹俱痛,或宿有風冷搏於血。血氣停結。小腹痛也。

醋煎散,治婦人血氣腹脅刺痛。及產後敗血。兒枕急痛。

高良薑(一兩) 當歸 肉桂 白芍 橘紅 烏藥(各半兩)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水醋各半盞。煎七分。通口服。不拘時。

木香通氣丸,治氣刺疼痛。

京三棱 莪朮(各四兩) 芫花 木香 檳榔 大腹子(各一兩)上將米醋三斤同煮。令醋盡。獨去芫花。炒令乾。餘五味切片子。焙為末。白麵糊和丸,如豌豆大。橘皮湯下三十丸。以止為度。

玉抱肚,治停寒痼冷疾。心腹刺痛。常系於臍腹間甚妙。鄭主簿傳一方。用針砂如上法炒訖。止入 砂半兩。並不用餘藥。

針砂(一兩鐵銚內炒用柳條或小竹不住手攪煙出為度放冷) 白礬 粉霜(各二錢) 砂(半兩)
上件。白礬等三味同研為細末,與針砂拌和作一服。以水數點洒。用匙拌擁令濃。皮紙為貼。闊二寸以上。長四五寸。貼之。外以帕子系疼處,或常系臍下,如覺太熱。即以衣襯之。若藥力過。再洒水如前拌用,其熱如初。可用四五次。藥力退則將針砂再炒過。別入餘藥。仍可用。

五香拈痛丸

木香 官桂 丁香 乳香 藿香葉 沉香(各半兩) 斑蝥(七枚) 巴豆(三粒去油)
上八味為細末,白麵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薑湯送下。

第三十四問 下利經水反斷

答曰:穀入於胃。脈道乃行。水入於經,其血乃成。胃。水穀之海也。腸胃虛弱。為風邪冷熱之氣所乘。不能腐化穀食。先泄後變成利也。受熱則赤。虛寒則白。穀氣內虧。津液耗減。所以下利而經水反斷也。經云:利止經當自下,故宜先治利也。

大斷下丸,治下利不止。

附子(二兩) 細辛(去蘆一兩半) 乾薑(三兩) 高良薑(五兩) 肉豆蔻 訶子皮(各二兩)龍骨 赤石脂(各三兩) 牡蠣(醋紙泥固濟火 二兩) 酸石榴皮(去穰醋炙黑心存性二兩)白礬(二兩火飛) 陽起石(火燒赤醋淬別研三兩)
上為細末,麵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米飲空心下。

滲濕湯,治濕勝濡泄。

白朮(一兩半) 蒼朮(半兩炒) 濃朴 肉桂 丁香 乾薑(各一兩) 陳皮 細辛 白茯苓(各一兩) 肉豆蔻(半兩) 砂仁(二兩) 附子(二只八錢者同薑炒令赤去薑先炮切片)
上為粗末,每服四錢,水盞半。薑五片。棗二枚。煎一盞。食前熱服。

第三十五問 婦人晝則明了暮則譫語如見鬼狀

答曰:此婦人因傷寒之病。熱入於血室也。何以明之。室者,屋室也。謂可以停止之處。人身之血室者,營血停止之所。經脈留會之處。即衝脈也。沖為血海。王冰云:陰靜海滿而去血。內經云:任脈通。太衝脈盛。月事以時下者,是也。若經水適來。感其寒邪之所搏,則熱入血室,其証晝則明了。暮則譫語,如見鬼狀者,此為熱入血室也。若施治其病者,當無犯胃氣。及上二焦。必自愈。

地黃湯,治熱入血室。

生地(三兩) 柴胡(八兩) 人參 黃芩 甘草(炙各二兩) 半夏(湯炮七次二兩半)
上為粗末,每服五錢。水二盞。薑五片,棗一枚。 煎一盞,去滓溫服。

龍齒琥珀散,治產前產後血虛。心神恍惚。語言失度。睡臥不安。

茯神(一兩) 人參 龍齒 琥珀 赤芍 黃 牛膝(去蘆各三分) 麥門冬(去心) 生地(各一兩半) 當歸(半兩)
上為粗末,每服三錢,水盞半。煎六分,去滓溫服。不拘時。

小柴胡加地黃湯,治傷寒發熱,或發寒熱。經水適來或適斷。晝則明了。夜則譫語,如見鬼神,亦治產後惡露方來。忽然斷絕。

柴胡(一兩一分) 人參 半夏 黃芩 甘草 生地(各半兩)上咀片,每服五錢。水二盞,薑三片。棗二枚。煎八分,去滓溫服。

來複丹,亦名正一丹,此藥配類二氣。均調陰陽。奪天地沖和之氣。乃水火既濟之方。可冷可熱。可緩可急。善治營衛不交養。心腎不升降。上實下虛。氣閉痰厥。心腹冷痛。臟腑虛滑。但有胃氣。無不獲安。

硫黃(舶上透明者一兩) 硝石(一兩同硫黃,並為細末,入定鍋內,微火炒,用木篦子不住手攪,令陰陽氣相入,不可火太過,恐藥力竭,再研細,名二氣末) 太陰玄精石(研水飛二兩) 五靈脂(須五台山者,水澄去砂日乾研) 陳皮(去白) 青皮(去白各二兩)
上用五靈脂二橘皮為細末,次入玄精石末,及前二藥末拌勻。好醋打糊為丸。豌豆大,每服三十粒。鹽湯下。甚者五十粒。

第三十六問 顛狂之病何以別之

答曰:入並於陰則為顛。入並於陽則為狂。皆繇風邪之所致也。顛者,猝然仆地。嘔吐涎沫。口 目急。手足撩戾。無所覺知。良久乃蘇。狂者,或言語不避親疏,或因自高賢,或棄衣逾走,亦有自定之時。又在有胎之時,其母猝大驚,亦令子氣發癇,其顛有五。一曰陽顛。二曰陰顛。三曰風顛。四曰濕顛。五曰勞顛,此皆隨其感病之繇而命名也。又有牛馬豬狗顛。以其顛發之時。聲形狀似於牛馬等,故以為名也。俗云:病顛之人。忌食六畜肉。顛發之狀,悉皆象之。

大聖一粒金丹,治諸風驚癇。

大川烏頭 黑附子 白附子(各二兩) 白蒺藜(炒去刺) 五靈脂(各一兩) 沒藥(半兩別研)白礬(枯半兩別研) 白僵蠶(一兩去絲炒) 麝香(半兩淨肉) 細香墨(半兩別研) 朱砂(半兩別研) 金箔(二百片為衣)上將前六味同為細末,後四味研細合和。用井華水一盞。研墨盡為度。將墨汁搜和。杵臼內搗五百下。丸如彈子大。金箔為衣陰乾,每服一粒。食後臨臥。生薑自然汁磨化。入熱酒服。再以熱酒隨意多少飲之。就無風暖處臥。衣被蓋覆。汗出即瘥。病小者,每粒分作二服。忌發風物。孕婦不可服。

黃牛丸,治風狂。喜怒不常,或欲狂走。

白龍骨(燒) 鐵粉(研) 茯神 人參 黃連 鉛霜 犀角(屑) 防風 朱砂(各一兩研) 牛黃(一錢研) 遠志(一兩去心) 龍腦(一錢研) 甘草(半兩炙) 麥門冬(一兩半去心)
上為細末,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熟水送下。不拘時服。

祛邪散,治顛邪惡候。

白礬(三兩生研) 黃丹(半兩)上為研細。用桑柴於瓦中燒一伏時。服半錢以乳香湯下。不拘時。

小柴胡加地黃湯,方見三十五問,每服五錢。水二盞。薑五片。棗二枚。煎八分,去滓溫服。

來複丹,治產後熱入血室,如見鬼神狂語者,方見三十五問。以醋湯下十來服。

第三十七問 病有一臂痛有兩臂俱痛

答曰:臂痛有數証。有因寒而得之者,或因伏痰者,有形寒飲冷傷肺者,有汗出傷阻者,夫肝主諸筋。肝經虛弱。風寒入傷。與氣血相搏。筋寒則急。上連兩臂俱痛。宜服醒風湯理氣湯主之。若或左或右。痛不能舉臂者,此繇伏痰在內。中脘停滯。脾氣不能流行。止與氣搏。流伏於左則左痛。在右則右痛。若右臂痛深連於骨,如斧槌,其氣自嗌已下至臍。左右氣不相通徹,其痛發時。氣上奔急。令人悶絕。肌肉日消。漿粥不下。心中煩悶,此繇形寒飲冷。肺被寒結留滯於右邊。若無故一臂無力。痛不能舉。襲襲似汗。偏阻一邊。肌肉時複掣痛,或有不仁,手不能近頭。久成偏枯。宜服百風湯主之。

百風湯,治四肢垂曳。骨節疼痛。

(又名省風湯)獨活(三錢) 芎 防風 當歸 桂心(各二兩) 茯苓 附子 細辛 天麻(一兩) 乾蠍(炒) 甘草(一兩)
上為 咀,每服三錢,水一盞半。薑五片。煎七分,去滓。食前稍熱服。

茯苓丸,治伏痰臂痛。

茯苓(一兩) 半夏(二兩) 枳殼(去穰麩炒半兩) 風化朴硝(一分)
上為細末,薑汁煮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薑湯下。

理氣湯。治痰飲臂痛。

上為粗末,每服五錢。水二盞。薑五片。煎一盞,去滓食前服。

第三十八問 婦人渴病與三消之病同異

答曰:夫渴之為病一也。推其受病之源。所得各異。指迷方論消渴之病。自來有二。多緣嗜欲太甚。自為虛寒。服五石湯丸。猛烈燥藥。積之在臟。遂至精血枯涸。又久飲酒者,酒性酷熱。熏蒸於臟肺。是致津液耗竭。渴乃生焉。婦人之渴。多因損血。血虛則熱。熱則能消飲。所以多渴,故與男子之病有異也。

柏子仁湯,滋養營衛。調心順氣,亦治上焦虛熱。煩燥口苦。四肢倦怠。津液內燥。服之效。

新蘿參 黃 茯神 栝蔞根 天門冬(去心) 麥門冬(去心) 甘草(各一兩) 北五味(半兩炒) 柏子仁(半兩) 熟地(二兩)
上為粗末,每服五錢,水一盞半,薑三片。棗三枚。煎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

辰砂聚寶丹,治心肺積蘊虛熱。口苦舌乾面赤。大便滲泄。肌肉瘦瘁。四肢少力。精神恍惚。又治消渴。消中。消腎。三焦留熱。

鐵粉(三錢半) 牡蠣(三錢半) 辰砂(半兩) 栝蔞根(半兩) 黃連(二錢半) 金銀箔(各五十片為衣) 知母(三錢半) 新蘿參(半兩) 白扁豆(湯浸去皮取末半兩)
上件栝蔞根末等五味。同前藥末。用生栝蔞根去皮。取汁一盞。白沙蜜一小盞。同銀器中煉七八沸。候冷。和藥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煎麥門冬湯放冷送下。食後。一日之間三服。

第三十九問 腰痛如折

答曰:腰者,腎之外候。足太陽經之所流注。若痛連小腹。不得俯仰。 短氣,此繇腎氣虛弱。勞傷過度。風冷乘之。有所不榮,故腰痛也。內經云:腰者,腎之腑。轉搖不能。腎將憊矣。若妊娠腰痛者,其胎必墮也。

杜仲散

杜仲(去皮杵爛酒浸一宿焙一兩) 官桂 牡丹皮(各一兩)
上為細末,溫酒調二錢。不拘時服。

當歸丸

當歸(切洗三兩) 水蛭(炒三十枚) 桃仁(去皮研三十粒)
上為細末,酒煮糊丸如桐子大。溫酒下十丸。未愈。加至三十丸。

腎著湯,治身體重。腰冷痺,如坐水中狀。反不渴。小便自利。飲食如故。病屬下焦。從身勞汗出。衣裡冷濕。久而得之。腰以下冷痛。腰重如帶五貫錢重者,

甘草 乾薑(各二兩) 茯苓 白朮(各四兩)
上為粗末,每服五錢。水二盞,去滓溫服。不拘時。

第四十問 婦人面多生黑與黑子

答曰:黑 黑子者,皆生於面上,本是二証也。五臟六腑之經,血華充於面,或痰飲漬臟,或腠理受風,致血氣不和,或澀或渴。不能榮於皮膚,故變生黑 。若黑點凝聚,謂之黑子,若生而有之者,非藥可治也。

洗風散,治面上游風,或癮疹,或風刺,或黑 。

茺蔚草 晚蠶沙 赤小豆 黑牽牛 白芷 本 僵蠶 白附子 草烏頭 白蘞 蔓荊子
上件等分為末。每一錢澡面用之。

第四十一問 身目黃

答曰:黃膽之病。皆屬於脾。脾屬土而色黃。濕勝則土氣不流。瘀熱郁發,則真色見矣。大抵黃膽本得之於濕。濕熱相搏。身必發黃。若先有流熱。後有濕氣者,先治其熱。梔子柏皮湯。茵陳五苓散主之,或先感其濕。後加其熱者,先去其濕。五苓散。瓜蒂散主之,亦有因冷氣痞結於脾陰。濕鬱而為黃。先瀉其痞。半夏瀉心湯。枳實理中湯主之。然後利其小便。若病患一身面目悉黃。四肢微腫。胸滿不得臥。汗出如黃柏汁者,此繇大汗出。猝入水中所致。謂之黃汗。宜苦酒湯。若非濕熱所郁。婦人面萎黃者,亡血之過也。宜服地黃散。

滋陰養血丸,(方見第三十問)苦酒湯。

黃耆 (五兩) 芍藥(三兩) 官桂(三兩)
上為 咀,每服五錢,水盞半。苦酒半盞,煎一盞,去滓溫服。不拘時。

地黃散,治婦人血少。氣多寒。面色青白。

地黃 乾薑(各一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溫酒調下。不拘時。

茵陳五苓散,

豬苓(去皮) 茯苓 澤瀉 白朮(各一兩) 官桂(去皮五錢)
上為細末,以茵陳一分,水一盞,煎七分,去滓調服。加鹽點妙。

瓜蒂散

瓜蒂 赤小豆 秫米(各一兩)
上為細末,粥飲調下半錢。以吐為度。

柏皮湯

柏皮(三兩) 梔子(二兩) 甘草(一兩)
上為粗末,每服五錢。水二盞,煎八分。去渣溫服。

第四十二問 陰崩陽崩何以別之

答曰:夫血氣之行。外行經絡。內榮腑臟。皆衝任二脈之所主也。倘若勞傷過度。致腑臟俱傷。衝任經虛。不能約製其血,故忽然暴下。謂之崩下。經云:三焦絕經。名曰血崩。受熱而赤者,謂之陽崩。受冷而白者,謂之陰崩,其白者形如涕。赤者形如絳。黃者形如爛瓜。青者形如藍色。黑者形如 血。是謂五崩也。(當與第六問兼看)

陽崩膠艾湯,治婦勞傷血氣。衝任虛損。月水過多。淋漓漏下。連夕不斷。臍腹疼痛。

阿膠(炒) 川芎 甘草(各二兩) 艾葉 當歸(各三兩) 白芍 熟地(各四兩)
上為飲子,每服三錢,水一盞,煎六分,去滓熱服。空心食前。甚者連夜並服之。

黃芩散,治崩中下血。

黃芩為末,每服一錢。燒秤錘酒調下。崩中多是止血藥,此法治乘陰。經所謂天暑地熱。經水沸溢者也。

陰崩固經丸,治婦人衝任虛弱。月候不調。來多不斷。淋漓不止。

艾葉(醋炒) 鹿角霜 伏龍肝(各等分) 乾薑
上為末。溶鹿角膠和藥乘熱丸。梧桐子大。食前淡醋湯下五十丸。

赤龍丹,治崩漏不止。餘血作痛。

禹餘糧( ) 烏賊骨 鹿茸(酒炙) 龍骨 乾薑 當歸 石燕子( ) 阿膠(炒)
上等分為末,酒醋糊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溫酒下,艾醋湯亦得。

第四十三問 眠臥多汗

答曰:盜汗者因眠臥而身體流汗也,此繇陽虛所致。久不已令人羸瘦,心虛不足,亡津液故也。診其脈虛弱細微,皆盜汗脈也。

大建中湯,治熱自腹中,或從背膂。漸漸蒸熱,或寐而汗。日漸羸瘦。

白芍(六兩) 黃 遠志 當歸 澤瀉(各三兩) 龍骨 人參 甘草(炙各二兩) 吳朮(一分)
上為粗末,每服五錢。水二盞,薑三片,棗一枚擘破。入飴少許。煎一盞。食前溫服。

黃耆飲子,治婦人血氣不足。夜間虛乏。有汗倦怠者,

黃耆 五味子 當歸 白茯苓(各半兩) 白芍 遠志 麥子(一方用麥門冬) 人參 吳朮(各一分) 甘草(三銖)
上 咀,每服三錢,水盞半,薑三片。煎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神驗。

加味理建湯,治男子婦人夜多盜汗。並便濁者,此方昌國州方順齋傳到。經驗。

乾薑 吳朮 人參 黃耆 白芍 肉桂 甘草 牡蠣 浮麥 當歸
上件 咀,每服水二盞。薑五片,棗一枚。煎八分。食前熱服。渣再煎。